问题答疑

与“陈家大院”征文:信与不信有多远

 也许跟经历有关,也许跟性格有关,我从来不轻易崇拜什么人,更没死心塌做过什么人的什么粉。

    十几年前,有一天我被一个朋友拉到一个安利的会场,整个现场,用宋丹丹的话说那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啊。台上分享演讲的人慷慨激昂,台下听的人热情澎湃,掌声如雷,而我是唯一那个心如止水、悄悄打盹瞌睡的人。

    总认为有些荣光,有些热闹是他人的,有些馅饼是看着美,但永远不属于我。

    实话实说,一开始,我对陈清贫老师,对陈家大院,就是这样的感觉。关注陈老师博客很久了,一直都淡淡的,持怀疑观望态度,只是断断续续看博客里发的那些接二连三的喜报,看大家写的那些或华丽或朴实的文字,暗自在算计这其中有多少宣传广告必有的水分和噱头。

    就这样看了大概有3年,一直将信将疑半信半疑。话说这几年,单位基本没什么事情做,上班除了闲聊就是八卦,孩子上大学走了,一年只回来两次,回到家跟老公两个人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闲极无聊就剩玩微信了,微信玩了个昏天黑地,渐渐发现除了不分青红皂白地转发,就是毫无意义的各种投票,要么就是不辨真假的养生秘诀,其余多是明目张胆的或羞羞答答的卖东西广告了,有营养的东西少之又少。

    这样失望加无聊之余,有一天,再看见陈老师博客的第八期招生信息,动了心思,陈老师的书叫《写稿赚钱18技》,说实话,我对赚钱两个字比对写稿更感兴趣。如果真的写稿能赚钱,我可以拿稿费买自己购物车里不断添加进去的那些宝贝啊。

    可以为想走就走的旅行买单啊,但纠结也随之开始了:报吧,一来,工薪阶层家庭同时养活两个大学生,经济上有些吃紧,二来怕被忽悠,白花钱不说,被蒙哄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不报吧,又实在找不到一个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做了。

    想到陈老师招生广告里说的可以先试听,灵机一动,鉴于自己做事情从来雷声大雨点小,决定先交钱体验一个月,既考验自己的毅力,也顺便先观察培训班的真实情况。

    从加陈老师QQ报名到微信交费,前后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例行公事一般的交流简洁快速。陈老师不像我想象中的热情,更没有表现出大家文章里所说的幽默风趣。我不禁微微的有些失望。

    跌跌撞撞进群来,恰似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知道《新生须知》在哪里,不知道哪里能下载课件,不知道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好在群里同学们很热心,七嘴八舌给予帮助和指教,这让我忐忑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每天下午是点评时间,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我一篇旧文《我和我的那些花儿》发上去,点评老师是何小琼老师、郝俊杰老师还有张云老师,除了张云老师说文笔还不错是肯定外,其他的点评都是入题慢下笔太随意,深度不够。

    我一下懵了,不是说文无定法,写文章如行云流水吗?怎么到这里全成了缺点了?我虽然礼节性地表示了感谢,但心底有点不太服气。张云老师人很好,安慰我要好好上课学课件,原话是:“你这篇文,收着,以后等你学了一阵再来看,自己会看到问题在哪里。”

    但发文心切,接下来两次点评我再次发了自己的两篇文章,老师们的点评依然批评多于肯定,我的心情也从一开始的雄心万丈,变得被泼了冷水一般跌到了谷底,冷到了骨子里。

    想想自己多年前也曾在《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等报刊发过一些文章,只不过后来因为日渐懒惰再也没出过什么成绩。在搜狐博客红火的时候,我养过一个小有名气的博客,一度粉丝众多,贵客盈门,每发一篇博文,都是点赞过百,评论之词也多是褒扬和钦羡,一直觉得自己写字方面还是小有些天赋的。

    在陈家大院,怎么就这样碰钉子,遭打击呢?一时间,失落,不甘,疑惑,迷茫一起袭来,我陷入思考和沉默。不再贴文,不再说话,我被迫沉下心来看老师们的那些课件,对照自己发的那几篇文章,渐渐发现自己****的问题就是主题不够明确,一篇文一千字左右,铺垫太多,笔力不够集中,表现力自然会减弱。

    还有一个就是结尾平铺直叙,按老师的标准就是,不够有力,不够闪亮,不够哲理。

    我是个急性子,总群里人太多,我想的是要立竿见影见成效,出成绩,只有进小班,吃小灶才会事半功倍!反复比较之后,加入了袁忠喜老师的情感美文班。原因是,我早就顺藤摸瓜从陈老师博客转到袁老师博客很久了,知道袁老师发表作品可谓海量,那数字叫我艳羡和钦慕,也充满疑虑,那得一天写多久,写多少字啊?

    入群后,袁老师针对我不会排版不会投稿说什么都一头雾水的稿盲水平,耐心给我普及了一些常识,还发了一个自动排版软件给我,群里说马上要重阳节了,可以写时令文。随后,我写了一篇《手麻的N种可能》,一篇《93岁的奶奶与高跟鞋》交给袁老师。

    第二天早上一起来,我就看到了回复,第一篇袁老师建议题目改成《手麻的真相》并帮我添加一句幽默网络语收尾;第二篇袁老师说文章里写的内容太杂,主题不明确,让我就其中一个点详写,我就选了其中一个细节,改写成《奶奶和她的菜园子》,再次发给老师。

    老师以最快的速度看完,肯定了我的修改,把题目帮我改成了《奶奶的绿色菜园》,结尾也做了几个字的微调。我一看,不得不服啊,仅仅几个字却是画龙点睛,文章亮点凸显,一下子增色不少。最后袁老师索性帮我这个超级菜鸟投稿,并教给我搜喜的方法。

    各个群里喜报频传,我心急的呀,天天一次地在搜报网搜索。一天晚上,有同学发了大稿,庆贺之余,我有些灰心地在群里自嘲:“我的稿件小鸟一样不回来……”老师和同学都安慰我,给我加油。

    不久后的一个中午,我再次在搜报网搜稿,当时就觉得有些异样,那情景好像钩子上有鱼上钩一样有点沉,网页慢慢打开,《手麻的真相》发表在《福州晚报》了!我第一时间跟袁老师报喜,但紧接着再次搜索的时候,惊喜出现了,《奶奶的绿色菜园》同一天发表在了《海东时报》!我兴奋地接连在群里发了两个红包,表示我的喜悦和对老师的深深感谢。

    第二天早晨,陈老师在今日喜讯里公告了我破冰的消息,虽然相比同学们,我的成绩微不足道,甚至根本不足挂齿,但对我却是意义非凡。从此,我将和文字作伴,和大家同行,把我荒芜了多年的心田重新播种,辛勤耕作,盼着哪一天也能硕果累累。

    随后,我又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让我信心大增!

    在总群里,听陈老师跟大家聊活动计划,聊写作技巧,聊八卦发红包,我对老师的印象渐渐地鲜活明亮起来。

    我想不通的一个问题是:按陈老师的能力和人脉,本职工作加写作的收入应该很滋润很富裕了,为什么要劳神费心开这个培训班呢?我大致掐算了一下培训班的收入,除了庞大的开支,陈老师个人的所得并不是十分的丰厚和客观。

    一篇篇大家的征文故事看过来,一个个截然不同的心理历程倾听完,我想通了,这就是梦想的指引,理想的实现吧?就像我的愿望是等我有了钱,我就办一个一流的养老院,让身边的老人老有所养。只不过我只是停留在假想,陈老师却让他们插上了翅膀。

    人生****的运气不是捡钱,也不是中奖,而是有人可以带你走向更高的平台。

    对陈家大院的认识,从不信到信,从怀疑到感谢,我只用了短短一个月。

    如果陈家大院是一个圆梦的舞台,那么现在我甘心做一个在观众席里鼓掌的人,直到有一天,我也能款款走上舞台,把我的精彩与大家分享。(赵睿)

 
    个人简介:赵睿,中专教师,安详如风花雪月,骨子里却奔腾着冒险和流浪的血液;慵懒如猫,却志在天涯,愿陈家大院的教鞭能鞭策出一个稍有成就的写手。有一个没出息的愿望是,有一天能用赚到的稿费,去吃遍天下特色小吃。

 


    千人团队,雄厚师资,写作路上,与你同行!欢迎加入有八年历史的陈清贫写作培训网校,报名咨询QQ:14628839,或26742616;联系电话:13807138309,联系人:陈老师。网校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和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所有写作文体,时间一年。欢迎加入!

 

 

武汉陈清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
电话:13807138309
联系人:陈老师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