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与“陈家大院”征文:追梦路上遇良师

 “哥哥,你平时爱写文章,没事的时候写一写发给单位内网上,单位里好多人在写,你可以写点试试。”妹妹在电话中跟我说。

    是啊,以前我爱好读书写作,如今却是很多年没有动笔写过文章了。2012年10月,我决定卖掉县城的房子去成都,为女儿大学毕业后好找工作,并为她创造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让她不用为租房子四处搬家,就正式在成都定居下来。

    我把中学时期写的日记,也在卖掉房子搬家时处理掉了,包括我以前买的书籍报纸杂志。八十年代在读高中时我订阅的《语文报》《杂文报》《散文诗》《新闻与写作》等,是按照年份依次放在书柜里的。

    还有我喜欢看的《史记》《吕氏春秋》等历史书籍,实在是不好搬到成都去。那天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把书装进编织袋里,一股脑地贱卖给收废品的了。当然,很是心痛。

    我对文字感兴趣,还是源于我大姨父的熏陶。大姨父小时读过私塾,文化水平相当于初小,爱舞文弄墨,文章写得很好,书法也在县里很有名气。小时候父亲在地质队上班,一年能有一个月探亲假。

    母亲在供销社做会计,每个月有一半时间在农村各处代销点盘存货物,在家的时候很少,我吃住在大姨家的时候多些。大姨父每天下班回家,不是练毛笔字,就是拿起书在看。大姨父因为文章写得好,在本系统很有名气,为此还提了干,成了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我初中毕业时因为偏科严重,数理化考得一塌糊涂,那个分数都不好意思说。

    那会正是1987年,县里有个乡镇职业中学首次开办了个文秘班。我的表姐夫刚好是这个学校老师,加上我偏爱文科,爱好写作,还有这个学校的校长大姨父也认识,关系还很好,打个招呼,我就报名进了文秘班读书了。

    可是没读到一个星期,父母亲硬是让我转学回到县城的职高,要我学无线电修理,说是学门技术好找工作,我的文学梦就此破灭。职业高中三年,我学得非常勉强和辛苦,对无线电修理提不起半点兴趣,得过且过的只是混到毕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校园文学风起云涌,蔚为壮观,各领风骚,各地的学校都成立了校园文学社,当时的《中学生作文》《语文报》都有校园文学社专版。受这热潮影响,我们学校也成立了文学社,办了社刊刊登社员习作,我也参加了文学社团,并积极活跃在其中。

    我那时是语文课代表,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这极大地激励了我的写作热情,点燃了我的作家梦。

    1990年,我在高考落榜后步入社会,很快参加工作。我进的是母亲单位,是个化工厂,实行三班倒的作息时间。并不如意的工作环境,每天下班回来觉得人精疲力尽,没有精神,更别说去看书写作了,吃过饭洗漱后只想睡觉,琐碎而庸常的平淡生活,逐渐泯灭了曾经的梦想。

    在以后的日子里,下班后就是和厂里的兄弟一起吃饭,然后去舞厅跳舞,要不四处晃荡,书就很少去看了。接着是恋爱、结婚、生子,那时工资只有一百多一个月,跟父母住在一起,还没有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1997年我们厂破产,几个月不发工资,靠着父母做点小百货生意,赚点钱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当时是全国性的下岗潮,县里的国营、集体企业都在处理工厂的债务。大概一年后,我父母到重庆去给妹妹带孩子去了。

    从此我开始独自当家,要赚钱维持一家吃喝。我就和岳父母一起,利用我在化工厂学的化学知识,租车去邻县化工厂拉盐酸来卖(可以冲洗厕所异味),就是呛人味大。我骑辆小三轮车,装个胶桶,放上几十个灌装好盐酸的输液瓶,每瓶盐酸要卖两块钱。

    我骑到各个居民小区去吆喝,每天能卖个几十瓶,赚得到几十元;我还拉下脸在中学门口卖盒饭,饭菜事先在家做好用三轮车拉去卖;我还摆过地摊卖歌碟、影碟,做个木架子放在三轮车上,到认识的熟人那接电,摆好简易的柜子,放上影碟机、音箱功放机,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地挣钱养家。后来因为市容整顿,城管每天来赶我,影碟生意就没法做了。

    于是我就到父亲单位,在重庆的煤田地质队打工。地质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要在山区,工作生活环境恶劣,有时甚至吃水、买菜都要从很远的地方拉来。我成天疲以奔命,奔波于各地乡村原野的地质勘探工地,每个工地时间都不长,短则三、四个月,长则一年,居无定所。

    在钻机工作期间,没有可以看的书籍,工友们下班后,不是喝酒打牌,就是吃过饭看会电视,然后上床睡觉,文化生活非常贫瘠。每天我只是在忙活生计,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只想多赚一点钱,改善家里的生活。那个少年时代的文学梦想,早已非常淡漠了。

    转机在2011年年底,我工作从野外钻机调整到分公司办公室后,日常工作需要我写作文字材料,早先就丢下的写作知识,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落伍了。那一天,妹妹的话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学习新的写作知识。

    某天夜晚我在网上浏览,无意中看见陈清贫老师的招生简章,就进去看了看。结果博客里的内容给了我十分震撼,我清醒地意识到,这就是我要的!于是照着老师的QQ加了老师,简单地聊了几句,老师让我从基础学习逐步提高,许多学员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说了自己买了房子需要每月还房贷,不能一次性交学费,能否分期交费?陈老师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还提前放我进群,跟着第六期学习,熟悉学习环境和授课方式。2014年6月下旬,我寄出了第一笔一千元学费,然后在年底前分两次付清了学费。

    我在几天后收到陈老师寄来的教材,我正式成了第七期学员。

    在七期开班前,我下载了群文件的课件,依次学习老师们的课件。看了课件让我明白了文章该这么写,课件的内容,顿时让我开阔了眼界涨了见识,原来写作真经全在这里!但我跟着学习了一段时间,却让我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以前我写文章,是随心所欲地去写,并不知道还要根据时令季节写。文章还要接地气,不能乱写,否则是没有地方发表的。班委杨部长还一再强调的文章取材角度、取材大于文笔等观点,使我知道了以前投稿没有发表的原因,这里面的门道真是不少,这是我的感觉。

    正式开始学习后,我交的作业分数不高,陈老师指出我词汇贫乏,缺少文采,让我加强词汇量,多做摘抄,多看多写,逐步提高。陈老师批改作业的点评,我每次看了非常感动,我的不足之处都会指给我,让我加强短板的训练和学习。老师每天要批改很多同学的作业,老师没有不耐烦,每一处缺点都会详细指点,使我获益匪浅。

    后来,我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加入了杨部长分群。杨部长非常热心,经常在QQ上与我联线,指导写作,让我多看样文,看人家是怎么取材的角度,发散思维,或者从杂志上找题目,同题作文,写自己的内容,只要是自己的,质量好一样可以发表。

    我在此思路上,实践了一把,恰逢六月毕业季,我根据自己的亲自感受,加上回重庆时,母亲收拾旧东西时,把我职高毕业时的毕业照片找到了,要我自己保管。这是我的人生经历,值得永久珍藏,于是我写了篇《毕业照上的似水流年》,结果发在7月的《石家庄日报》上!这是我的报纸副刊破冰作!此后,我在《呼和浩特晚报》很快又发了一个题为《吃货》的段子。

    这是我买了投稿软件后,大范围撒网投稿命中的,我后来在搜报网搜到,当时让我高兴不已。2014年我在重庆大渝网人文栏目《渝人记》前后发表了十几篇文章,还有一些报刊,稿费把学费挣了一部分回来,同时学到了如今最风行的各种文体。

    去年年底,我因为在单位里的新闻宣传、单位征文中表现好,被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还获得了物质奖励,在单位领导那里有了好印象,我的文章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认可和肯定。

    文章是断断续续发表了一些,我在追梦的路上,遇见了愿意把写作知识倾囊相授的良师,遇见了助我圆梦的老师,这是我的幸运。虽然我在学员中不是最勤奋的,成绩最惊人的,但是我仍然在努力写作。(谢南邻)

 
    个人简介:谢南邻,生于1972年,70后,重庆某煤田地质队办公室文员,爱好写作,发表文章若干。

    千人团队,雄厚师资,写作路上,与你同行!欢迎加入有八年历史的陈清贫写作培训网校,报名咨询QQ:14628839,或26742616;联系电话:13807138309,联系人:陈老师。网校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和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所有写作文体,时间一年。欢迎加入!

 

 

武汉陈清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
电话:13807138309
联系人:陈老师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