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贫前言:在第四期写作培训班第二十一和二十二课,我不厌其烦,讲解了面对浩繁素材,如何选择和取舍的问题。这问题很重要,希望以后大家要渐渐培养自己的“取舍”意识,学会正确选择情节和细节。
此前,我们共用了22课时讲了不少写作技巧,但很多同学在具体写作时,面对素材,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往上写,不懂取舍,觉得这个有必要写,那个情节也舍不得丢,以致全文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得当,脉络主题模糊不清。
连续两课,我们详细解读了我当年写作时的种种构思和技巧,这个具体过程,需要大家好好学习、体会,在日后的写作中加以借鉴。迄今没有完成这两课作业的同学,请一定要完成。通过写作业,可以强化你的素材取舍意识。而这种强化,对写作者而言,绝对是有益的。
到这一课为止,前两课的作业,交来的同学不多,一共39篇。这意味着,第四期100人,还有61个同学未按期完成作业,超过半数。这是不好的,对未完成作业的同学,提出批评。
在这已经交来的作业中,大部分都写得不太好,只会罗列情节,像论文一样写得枯燥乏味,没有可读性,更没有文采。下面,我们列举四篇感觉稍好一点的作业,请大家仔细观看并学习。
《取舍之道》 四期学员窦心春
近日,忙完了工作之后,对老师的第二十一课、二十二课教程,还有《破灭了,我那奇缘,我那爱的梦幻》特稿、《樱花行动》中篇小说,进行了认真和反复地阅读,从中渐渐地悟出了一点“取舍”的门道。
首先,是围绕主题进行“取舍”。面对浩繁的大量的素材,取谁,舍谁,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着谁算谁;也不能凭着个人的好恶来决定,一切得从服从和服务于文章主题的要求。
即:凡对主题有益的一律选取进来,反之,则要全部放弃;而后,再优中选优,选那些对服务主题最有力的不同类型的素材。
如:中篇小说《樱花行动》中,面对上百万字的文字材料和几十个活生生的人物,老师只选取了对主题最为有益的“我”、司马樱、“智多星”等有限的几个人物;只选取了对主题有益的“送照片”、“踩点”、“采访”等素材,等等。
其次,是围绕能量大小进行“取舍”。如果是同一类型的素材或人物,都对主题有益,那就选取那些能量****,最能满足主题需要的,当然,也可以将这些素材或人物进行抽象提高,综合加工成一个新的最能服务主题的素材或人物。
如:中篇小说《樱花行动》中,面对出主意的几个人物,老师只选取了能量****、智谋最有份量的“智多星”。
再次,是围绕发表进行取舍。无论是特稿、小说还是其它什么题材,还要围绕着能够发表进行取舍。凡有利于发表的就“取”,还要加强;凡无助于发表的,就要舍,毫不含糊。
如:在《破灭了,我的奇缘,我的梦幻》中,老师为了给特稿增加得以发表的概率,就毫不吝啬地给负责该稿编辑任务的“少野”编辑增加了不少的“戏份”,以取悦于他,这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作者与编辑的互悦,进而实现了作者与编辑的“双赢”。
以上三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体到一篇稿子或小说,或其它的什么题材中,要统筹兼顾,全面衡量,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效力,以为主题服务,为发表服务。
——陈清贫评点:这一篇《取舍之道》,言之有物,井井有条,显出作者很有收获。而且,文笔流畅自然,是这一批作业中写得比较好的。
《取舍之道》 四期学员赵明爱
在这两课的学习中,了解到陈老师从近百万字的日记素材中(里面包含众多精彩人物,感人的情节),进行艰难取舍,将一个真实的故事,成功写成纪实特稿和中篇小说。
写纪实特稿还是写中篇小说,目标就是要发表,而发表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情节的选择。所以,写作偶尔得跳出来,即使写自己,也得以局外人的视觉来构思、布局谋篇和行文,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文学性和故事性。
不管是纪实特稿还是中篇小说,绝不能什么都往上写,没有主次,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脉络不清晰,流水帐一样的文章,既不能控制字数也不能保证文学性和故事性,又怎能发表?
所以即使再精彩的人物,再动人的情节,如果跟主题无关都要毫不手软地舍弃,这样,才成就了当时在特稿界和文学界均声名大振的两篇作品。
从老师这两课学习中我明白了会选择,懂得取舍是何等的重要。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方丈重病,分三天派三个小沙弥去某个山涧采药。
第一个小沙弥一进入那个山涧,就被遍地的美玉迷住了,他想到美玉可以雕刻佛像,就喜出望外地捡了许多回来。老方丈含笑表扬了他,嘱咐他暂时不要把捡到美玉的事说出去。
第二个小沙弥一步入山涧,立马也发现了美玉,他想到美玉可以雕刻菩萨,就激动地捡了一大包回来。老方丈也含笑表扬了他,嘱咐他暂时不要把捡到美玉的事说出去。
第三个小沙弥来到山涧后,开始抱怨前面两个小沙弥:这么多美玉不捡不是有眼无珠吗?如用这些美玉做成念珠,岂不美哉?于是,就抱着沉甸甸的美玉回来了。为了不独占“功劳”,他邀上前面的两个小沙弥一同去看老方丈。
老方丈迟迟不下床,因为他已病得很重。他说:“我病了三天了,可是手握你们为我采来的美玉,一点也不起作用,而且病越来越重了。”
直到这时三个小沙弥才意识到,在美玉面前,居然忘了自己是去干什么的。
是的,回想自己以前写的作业,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什么都重要,结果是一塌糊涂,何谈发表?所以,不管写稿还是现实生活,我们都不能忘了自己的初衷,忘记自己“究竟要干什么”。
其实,老师要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不要过分关注和在意问题本身,以至妨碍了我们的视线,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所以我们要敢于大胆地舍弃,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紧跟时代步伐、超越自己。
——陈清贫评点:这一篇《取舍之道》,整体感觉还不错,在自己颇有心得体会之余,还引用了一个很贴切的故事。
这个故事,其中的“美玉”,就好像写作中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文字,自己喜欢,怎么也舍不得放下。至于这个“美玉”对老方丈的“病”有没有用,那是不管的。
这样的思维及写作模式,很不正确。
文中的老方丈的“病”,就好比我们写作中需要的“主题”。对“病”有用的“草药”,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情节和细节。
至于花里胡哨、中看不中用的“美玉”,哪怕再夺目,由于对“病症”、对“主题”都没用,所以应该坚决舍弃,然后再去寻找有用的“草药”。
这种“取舍之道”,大家一定要好好品味,并牢牢记住。
《取舍之道》 四期学员郑焕梅
在这两课的学习中,陈老师讲了在写作小说和纪实特稿中,为了文章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脉络清晰,常常需要删除一些自己费了好多脑细胞,辛辛苦苦写出的文字。
而这些删除都是为主题服务。即使这些删除是痛的,是万般不舍的,而这些舍弃会使文章更紧凑更精彩。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
取舍之道利于文章,取舍之道又何尝不利于生活呢?
在人生的好多路口,是免不了面对好多选择的,在选择面前就会有取舍之意。
这一夜,我站在窗前,看窗外,城市的夜空看不到月朗星稀,看不到繁星点点,但灯火通明的夜空依然显示了家家户户的温馨安详。这一夜,我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女儿的中考成绩今天公布,她考取了重点高中,这个喜悦是超常的。
带着这喜悦,看着窗外一条条通明的车河,不禁把我的思绪拉回十几年前……
当年,怀孕五个月时,孩子在我的腹中已经有了胎动,他每一次的挪动仿佛都是在像我诉说他的成长,让我感觉到了初做母亲的喜悦,我想象着他的模样,他长大后的样子,会是一个翩翩少年还是亭亭少女呢?不管是什么,他一定要健康,快乐。
当我沉浸在那美好的想象中时,医生却告知我,孩子发育有些异常,怕出生后影响健康成长,建议流产。当时犹如一个霹雳,足以震得让我窒息。
在抉择面前,我不知道怎么选择,怎么取舍。这个已经与我朝夕相惜了五个月大的孩子,如果舍去,五个月来,他在我身体里的每一天的成长都让我欣喜和快乐。
可是如果留下,他出生后的健康又难以保证,如果孩子不健康,他在世间几十年的痛苦生活我又怎么能安心?连起码的健康都不能保证让他拥有,那样对他太不负责了。经过艰难的取舍,最后我忍痛做掉了那个孩子。
在失去孩子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无法走出因舍弃孩子带来的伤心难过。直到我迎来了又一个新生命,那就是我现在这个健康,聪明的女儿。
十几年来她带给我很多的惊喜,她学习一直都名列前茅,她弹琵琶获得不少奖项,她还有一颗善良智达的心灵。如今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如果没有当年的那次忍痛舍弃,我怎么会有今天这份幸福的拥有。
所以,有些时候,不管是写字还是生活,取舍之中一定当断则断。那怕这舍弃会带来刻骨的疼痛,但一时的疼痛或许会迎来更灿烂的星空,也如拨去阴霾拥有更明亮的天空。
——陈清贫评点:这一篇《取舍之道》,从授课体会写到自己的生活,故事引用恰当,能比较好地照应本文主题。所以,整体感觉也还不错。
《取舍之道》 四期学员耿正杰
在第二十一、二十二课里,陈老师以自己的一篇纪实特稿和一部中篇小说为实例,讲授了写作中对材料的取舍之道。老师在动笔写作之前,拥有近百万字的素材,而发表作品时纪实特稿仅为3800字,中篇小说也不过是44000字。
在如此浩繁的素材里,选择、提炼出能表现主题和突出人物特点的材料,再创作出成功的作品,这是需要对材料有着超强的取舍能力的。
文章的基础是材料,对于想表达的东西,我们可能会有不少的素材与材料可写,但能写进文章里的只能是其中经过选择的材料。如陈老师在课程里所讲到的,那段经历中可写的人很多,哪个写,哪个不写,哪个需要多写,哪个少写,是要根据创作的要求,进行全面构思和严格筛选来取舍的。
那么写文章中,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来进行材料的取与舍呢?
在陈老师讲授的实例中可以体会到,写文章要选取的材料,首先是最能表现主题的。在所占有的材料中,选择与主题相一致的材料,即切题的材料,若什么都写,远离了主题,就会是个大杂烩。
在那些贴近主题的材料中,多中选优,要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使主题突出、人物个性鲜明、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还有,要选取新鲜、新颖的材料。文章使用的材料太旧,读者不感兴趣,也不能发挥文章的作用。要选取最新的材料或者是鲜为人知,使人感到新奇的材料,如新的信息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表现性,更吸引读者。
老师在《写稿赚钱十八技》中所说的“与时俱进,引进流行时尚元素”同样也适用于写文章的选材一项。
如何选取材料是写好文章很重要的一环,材料选得好,会是一篇主题鲜明的好文章,反之,就是读者不感兴趣的失败作品。这之中的的取舍之道,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练笔、写作实践中认真领悟,要花费一些功夫去学习的。
——陈清贫评点:这一篇《取舍之道》,语言比较老道,叙述自然流畅,总结也算精准到位。作者年龄比较大,经过大半年学习后,进步非常明显。这里表扬一下。
除此以外,其余同学交来的作业,大都赶不上这四篇流畅自然及贴切。很多同学都写成了流水账,一二三四罗列了一堆,看上去像科研报告或工作报告,而不像一篇有文学色彩的读后感。
我们的作业,都是以发表为标准的。事实上,很多同学写的作业事后都发表了,如王子的《采玉人的规矩》,王琦的《黑色鸟》,危笑天的《读小和尚》,等等,都是当时交来的作业,经过老师指点后发表的。
我们每一次写作业,大家一定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给老师看完就投稿!
这样,我们写起作业来,就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而不是信马由缰,写得乱七八糟,事后也不加整理、润色,如同草稿一般就给老师发过去。
这样做,显得很敷衍。
取舍之道先讲到这里,课程结束后,关于那两课的授课记录,希望大家到“群共享”下载下来,抽空多看几遍,好好体会老师讲那几课的良苦用心。
——以上,节选自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四期最后一课的授课记录。目前,第五期写作培训班刚刚开班,名额尚未满,欢迎喜爱写作、有心提高的朋友积极参加。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招收第五期学员 第三、第四期学员,稿件上了《知音》
第四期学员:听袁中喜师兄讲课有感之一 第四期学员:听袁中喜师兄讲课有感之二
《新养老时代》:孝心文学获十万元大奖 第四期学员:听袁忠喜师兄讲课有感之三
袁忠喜:认识陈清贫,我走上了写稿之路 学员危笑天:作品第一次上《人民日报》
学员夏筱北:成都见陈清贫老师有感 学员吴兰:陈清贫老师为我照亮梦想的路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作业点评(节选一)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评安宁作品《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