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疑

第四期学员周明:处女作上《人民日报》

    陈清贫前言:在第五期写作培训班第二课,在传授写作技巧之前,我先要恭喜一下第四期插班的一个学员、来自广东佛山的周明。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她终于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而且档次相当不低。它发表在2012年7月27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处女作发表在《人民日报》,这真是一个奇迹。要知道,老师自己在《人民日报》迄今不过发了五篇文章,第一次发《人民日报》,还是发表处女作五年以后的事情。那一篇,就是武警救火的通讯《送别》,发表在1990年7月12日第三版。

    之后,我给《人民日报》断断续续投稿不下50篇,最终零零星星地发了4篇,包括《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可见其难度。

    下面,我们先看看周明的原文是怎么写的。请大家带着有色眼镜看,看看原文都有哪些问题。然后,再仔细看一下我的评点,并和实际发表的修改稿进行对照,思索一下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喜抢五彩旗 文/周明

    前段时间,我和几个驴友克服重重困难,去西藏旅游了一次。

    我们在游完拉萨之后突然决定去往被众宗教教派人士一致认定的朝拜圣地—冈底斯山(传说是神仙住的地方)去看看。

    在去往冈底斯山的路上,除了看到了众多不同肤色一步一匍匐的朝拜人,还看到了不少相隔几十里就有一个几米高的金属杆,绑在杆上的N多条绳子上挂着五颜六色、写满了各式藏文的布,那些布迎风飘扬,无不让人感觉到西藏的神秘。

    紧挤进去,只见一位爬在杆上端,满脸络腮胡子、戴牛仔帽的大叔不断地扯下那些已经有点烂旧的的布往人群里扔,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在那不要命地哄抢。

    突然,杆最顶端的一块约两米长最破烂不堪的白布又被扔了下来,人群里发出了狂叫声,他们集中向那块白布发起进攻,呐喊、推搡、你拉我扯。

    最终,一位脸上有两朵深黑高原红、体格壮实的中年大嫂取得了这场抢夺大赛的胜利,她挤出人群高高举起那块得来的胜利布,那笑容美丽得像盛开的雪莲花。

    那些刚抢了其他颜色布的人扔了手里的布,向中年大嫂奔去,中年大嫂竟慷慨地任凭那些人五马分尸般地你一块我一块的撕扯着,最后,她的手里只剩下了巴掌大的一小块,但她的脸上仍然荡漾着心满意足地笑。

    突然,一个空心的镀金球被扔在人群稀少的地方,正好滚落到一个有两颗小虎牙的年轻姑娘面前,手快的姑娘拾起金球立马戴在头上准备逃跑,谁知反应迅捷的人群即刻就把姑娘团团围住不得脱身,姑娘左闪右闪之后,干脆不跑了,一屁股坐在草地上,任由一双双红黑相间的手在那金球上不断地来回摩挲着,他们的嘻笑声响彻草原。

    旁边一位手持转经筒的老人乐呵呵地用半生不熟地汉语告诉我们:那个高高的金属杆叫经幡杆,杆上挂着的“蓝、白、红、黄、绿”五种颜色、写有经文的布叫五彩旗。它们分别代表火木土水金五种元素。

    每年旗子旧了,必须得拆下来挂新的上去。藏人们一直认为,那些已经通过诵经念咒的五彩旗具有灵性,它们的经文会随着风带着祝福飘上天堂,抢到经旗的人会好运、平安、幸福。如果能抢到幡杆最顶端的“白色经旗”或镇杆之宝的“金球”,那么,抢到的人将会吉祥幸福安康一生,死后,他们的灵魂还能上天堂。

    我看到他们那一张张不因为抢旗受伤吃亏而指责怒骂他人,却依然纯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与其说他们在争抢五彩旗,倒不如说他们是在争抢与分享高原人共有的信仰—宽容、豁达、快乐、幸福。

    ——在评点时,我的意见是这样的:《喜抢五彩旗》,首先说标题,“抢”“五彩旗”都是关键词,但作为卖点的关键词却没有挑出来。

    “拉萨”或“神山”要做进标题,才叫醒目,《在拉萨抢五彩旗》或《神山下抢五彩旗》,都比原标题好。

    后面,该文在《人民日报》发表时,被改名为《争抢五彩旗》。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加上“拉萨”二字,这样更打眼。
 
    还有如下:

    我们在游完拉萨之后突然决定去往被众宗教教派人士一致认定的朝拜圣地—冈底斯山。

    ——“突然”,这两个字非常突然,怎么要交代原因啊,不能让读者莫名其妙。

    我们写文章,有些来龙去脉不能简略,不能作者自己清楚,而读者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里就是,你们“突然”决定改换去处,读者就会问:为什么呢?

    如第四期有个学员写作业,第一句是:“我和小灵十点出门。”后面从头至尾不作交代,字里行间也看不出来。

    作为作者和当事人,你当然知道“小灵”是谁,但读者不知道啊,这“小灵”是您的女儿呢?还是孙女呢?还是别的什么人呢?

    我们不能看完整篇文章,还抱着这样那样的疑问,这就是写作的失败。

    所以,写文章,该交代的都要交代,来龙去脉要一清二楚。
 
    欢笑声让一向爱热闹的我们扔了包就往人群的方向冲去。

    ——陈清贫评点:要看热闹,也不用扔包啊,不怕丢了?这里显然也缺乏交代。

    我们写文章要求简练,不要啰啰嗦嗦,但也不能让人读了产生歧义或疑惑。
 
    我最后的评价是:标点符号有些问题,有些句子还不通顺。但整体而言,这篇游记写得比较新鲜,有信息量,结尾也比较干净利落。保持发扬。
 
    周明按我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大家再看看修改后的文章。

                                 争抢五彩旗    文/周明

    前段时间,远游西藏,一位驴友突然提议,西藏有座神山——冈底斯山(传说是神仙住的地方,因此得名)不仅风景独好,而且是朝拜圣地。于是,我们一行人立刻决定去看看。

    在去往冈底斯山的路上,除了看到了众多不同肤色一步一匍匐的朝拜者,还看到每隔几十里就有一个几米高的金属杆,绑在杆上的N多条绳子上挂着五颜六色、写满了各式藏文的布,迎风飘扬,让人感到十分神秘。

    忽然,路旁百米开外,一群藏族同胞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那里抢什么东西,那叫喊声、欢笑声引得我们健步如飞地冲过去。

    挤进人群,只见一位爬上秆子,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不断地扯下那些已经有点烂的布往人群里扔,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在抢。突然,杆最顶端的一块约两米长最破烂不堪的白布又被扔了下来,人群里发出了吼叫声,他们你拉我扯。

    最终,一位脸上有两朵深黑高原红、体格壮实的中年女子取得了这场抢夺大赛的胜利,她挤出人群高高举起那块布,笑容美丽得像盛开的雪莲花。

    那些刚抢了其他颜色布的人扔了手里的布,向中年女子奔去,而她竟慷慨地任凭那些人你一块我一块地撕扯着。最后,她的手里只剩下了巴掌大的一小块,但她的脸上仍然荡漾着心满意足地笑。

    突然,一个空心的镀金球被扔在人群稀少的地方,正好滚落到一个有两颗小虎牙的年轻姑娘面前,手快的姑娘拾起金球立马戴在头上准备逃跑,谁知反应迅捷的人群即刻就把姑娘团团围住不得脱身,姑娘左闪右闪之后,干脆不跑了,一屁股坐在草地上,任由一双双红黑相间的手在那金球上不断地来回摩挲着,他们的嘻笑声响彻草原。

    旁边一位手持转经筒的老人乐呵呵地告诉我们:那个高高的金属杆叫经幡杆,杆上挂着的“蓝、白、红、黄、绿”五种颜色、写有经文的布叫五彩旗。它们分别代表火木土水金五种元素。每年旗子旧了,必须得拆下来挂新的上去。

    藏人们一直认为,那些已经通过诵经念咒的五彩旗具有灵性,它们的经文会随着风带着祝福飘上天堂,抢到经旗的人会好运、平安、幸福。如果能抢到幡杆最顶端的“白色经旗”或镇杆之宝的“金球”,那么,抢到的人将会吉祥幸福安康一生,死后,他们的灵魂还能上天堂。

    看着一张张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我理解了这些高原人,与其说是在争抢五彩旗,倒不如说他们是在争抢与分享宽容、豁达、快乐和幸福。

    ——文章修改后,漏洞都弥补了,而且内容简练了许多。所以我们写文章,事后一定要多看几遍,最好能“跳出来”,不把自己当作者,而改当读者,以“局外人的眼光”再看看。

    这样,很多毛病就一一凸显了。

    迄今为止,我们的同学已经有危笑天、封小凤、周明三位同学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希望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早日获得突破。

     ——以上,节选自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五期第二课的授课记录。目前,第五期写作培训班刚刚开班,名额尚未满,欢迎喜爱写作、有心提高的朋友积极参加。

 

 

    

第四期学员:听袁中喜师兄讲课有感之一        第四期学员:听袁中喜师兄讲课有感之

 

《新养老时代》:孝心文学获十万元大奖        第四期学员:听袁忠喜师兄讲课有感之三

 

袁忠喜:认识陈清贫,我走上了写稿之路        学员危笑天:作品第一次上《人民日报 

 

学员夏筱北:成都见陈清贫老师有感          学员吴兰:陈清贫老师为我照亮梦想的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作业点评(节选一)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评安宁作品《姐妹

武汉陈清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
电话:13807138309
联系人:陈老师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914号